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药明康德:贪得无厌,请给股民一个解释

发稿时间:2023-04-18 19:13:03 来源: 顶端新闻

药明康德(603259.SH),不是在减持就是在减持的路上。

4月17日晚间,公司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3%股份,如果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减持金额高达76亿。这让刚刚有点起色的医药板块又被狠狠抽了一耳光。


(资料图)

注意,药明在减持上早已劣迹斑斑。去年11月,公司公告将减持不超过6500万股份,短短两个月就完成了顶格减持,套现55亿。

如果算上本次减持计划,根据统计,从去年7月算起,仅仅是实控人就套现超过150亿,完成150个小目标。

数据来源:通达信

减持无可厚非,毕竟上市不是为了情怀,而是为了挣钱。但为什么药明的减持如此让人反感?

其一,药明实控人薪酬冠绝A股,对比其频繁减持行为,十分讽刺。

2021年实控人李革薪酬工资为2476万,而到2022年李革薪酬飙到4197万,同比上浮近70%。实控人拿着丰厚报酬,且药明作为医药CXO龙头,医药板块连跌两年,不仅没带头维护股价,反而一再减持吓退众人,完全没有责任感。

数据来源:ifind

其二,药明为了减持骚操作太多。一边在H股上低价增发,损害中小股东利益,2022年5月药明通过港股增发7800万股方案,彼时股价从高点下来已经腰斩。一边释放业绩利好,拉高股价,随即股东们争先恐后减持,甚至脸都不要违规减持。其股东上海瀛翊曾被当作典型,违规减持罚款2亿,属于新证券法首例!

如今熟悉的配方又来了。3月21日,药明发布创纪录的业绩,2022年实现营收393.55亿,同比增长72%;净利润89.03亿,同比增长73%。本应锣鼓喧天,可在4月17日晚间,公司又发布减持计划。有没有拉高减持嫌疑?

第三,低位减持。从2021年中旬以来,药明股价从171.91元高点调整至今,累计跌幅超过50%。同时,相比过去动辄百倍PE,药明估值目前仅仅不到30倍PE,严重低估。高位减持能够理解,毕竟泡沫总有破灭一天。可公司如此低估背景还在减持,如何不引发众怒。

图表来源:通达信

那么问题来了,公司业绩优秀,股价低位,实控人作为最了解公司的群体,可如此不讲武德减持,难道说明公司未来不行了,要提前避险?

事实上,公司或许真存在内忧外患的隐忧。

首先是外部风险。

众所周知,药明康德是医药外包龙头公司,除了不卖药,关于新药的研发、制造等环节它都涉及。

外包本质是卖人头,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多且便宜是非常大的优势。也就是说,只要全球创新药市场蓬勃发展,公司能源源不断拿下订单,特别是很多海外订单,同时利用国内的人口红利,便能持续赚取更大利润。

我们也知道因为某些原因呢,药明生物也曾被列入实体清单,中美生意不再好做。如果与美国切割,药明恐怕真的“要命”。

我们来看几组数据。药明收入来自美国的比例为66%。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占药明收入比重47%,而这20大药企中,美国占一半。另外,从客户结构来看,2022年来自美国客户收入同比增113%,来自中国客户收入同比增30%,来自欧洲客户同比增19%,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同比增23%。

这说明,药明现在高度依赖美国客户,一旦美国大客户砍单,损失不小。即使想要摆脱美国,目前来说,公司除美以外的其他市场进展并不算快。

那么为了规避砍单,办法之一是在海外建厂,事实上公司也在规划中。

但海外建厂势必会影响毛利率,毕竟人力成本贵很多。药明目前净利率23%,对比纯正的美国CXO公司查尔斯河,它的净利率在12%。如果厂子都搬到国外,药明的净利率会慢慢向查尔斯河靠拢,躺着赚钱的时代不再。

其次是内患。

一个事实是,行业正在内卷。

不少药企准备进军CXO,包括百济神州(688235.SH)、恒瑞医药(600276.SH),市场竞争格局加剧。此前就有公司表示,相比交给CRO企业,自建的临床试验团队可以将每位患者的成本减少近一半。

近期美迪西、昭衍新药这类国内收入占比更大的公司,也在相继减持,是否说明国内创新药外包生意不好做?

最后,我们再看看当下的药明康德,不扯太远。

药明作为CXO龙头,资本市场能一再原谅它,是因为过往业绩从未让人失望。2022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共216亿,同比大增50%;短期借款39亿,同比大增70%。说明公司仍在高强度扩产,短期景气度仍然不错。

可既然形势大好,为什么还要执着于低位减持,不得不让人产生以上联想。内忧外患若成真,业绩不再辉煌,爱就会消失。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