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转型电动,顶级超跑也急了

发稿时间:2023-07-04 19:05:51 来源: 华尔街见闻


【资料图】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张晓玲

4月15日,是魔都车圈难忘的一天,顶级超跑阿斯顿·马丁携旗下在售车型,在上海百年文化地标张园,打造了一条“阿斯顿·马丁大道”,为自己110年庆生。

车队中压轴的,是其首款限量混动超跑Valhalla,售价近千万元,预计今年将在全球开始交付。这是阿斯顿·马丁“触电”、转型新能源的浓重一笔。

不到3个月,阿斯顿·马丁又宣布要引入电动“技术外援” Lucid,继续加快其电动化能力。

当地时间 6 月 26 日,阿斯顿·马丁公告称,已与美国的造车新势力 Lucid 签署协议,将向后者增发价值约1亿美元(约合7.2亿元人民币)的股份外加1.32亿美元现金(约合10亿元人民币),换取其电动车动力总成和电池系统技术的使用权。

平台化的确是车企大规模稳定量产的基石,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阿斯顿·马丁CTO Roberto Fedeli 直言,与 Lucid 的合作是其“电气化战略的重要支柱”。借 Lucid 提供的技术,阿斯顿·马丁的纯电平台便有了着落,该平台计划将兼容旗下超跑、跑车、SUV等各系车型。

而Lucid不仅现金入账还顺势成为这家顶级超跑品牌的股东,手握其3.7%股份。足可见阿斯顿·马丁的诚意。

去年 4 月,阿斯顿·马丁公布了“ Racing Green ”战略,按照规划,其将在 2025 年推出首个纯电车型,并最终到 2030 年完成电动化转型。

但相比保时捷早在 2019 年就推出了纯电动跑车 Taycan,劳斯莱斯、路特斯的纯电车型也都在去年上市开卖,阿斯顿·马丁已经慢了一步。

而以股份换技术,可能也是阿斯顿·马丁的无奈之举。

电动化这个“吞金兽”的威力车企们已经见识过了,奔驰、宝马、大众等一线大厂都曾宣布要投入数百亿美元谋求转型,国内新势力每年也是百亿级的研发投入。

但与宾利、保时捷、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有大众等集团的靠山不同,阿斯顿·马丁这样相对独立的“小而美”车企,无力承担自行解决电车研发的巨额资金问题。

常年销量和财务的困顿,让其经历了七次破产易主,即便在 2018 年 10 月成功IPO上市,经营状况也未明显改善,近两年的亏损还在扩大。经营亏损从 2021 年的 7430 万英镑(约合6.9亿元人民币)扩大至 1.18 亿英镑(约合10.8亿元人民币)。

所以阿斯顿·马丁能傍上技术强大的Lucid,不失为一个捷径。

且眼下愿意将自己核心技术共享的车企也不多,接受阿斯顿·马丁橄榄枝的Lucid ,虽然手握顶尖的电动车硬件技术,数位高管也是从特斯拉出走自立门户,但受产能和亏损所困,也亟需资金注入盘活。

这么看来,表面上强强联手的两家车圈顶流,其实是各取所需的抱团取暖。

有了 Lucid 的技术,阿斯顿·马丁在电车上的发展可能将就此加速。董事长 Lawrence Stroll 就表示,与 Lucid 的合作,对未来阿斯顿·马丁以电车为主导的增长是革命性的。

不过,牵手Lucid 只是给电动化上的一道保险,阿斯顿·马丁想要重回巅峰与友商肩并肩,它还要补齐中国市场这块短板。

根据上险量数据,阿斯顿·马丁在国内超豪华品牌的销量排行,从2021年的第三名下滑到去年的第五名,录得774台,仅占其全球总销量的一成。

反观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法拉利等一线超豪华品牌,去年都是得益于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无论销量还是利润率均迎来了历史最好成绩。

显然,中国市场有着更大的空间,这两年除了老牌豪华车企加码外,自主品牌中比亚迪的仰望、埃安的昊铂等都看中了这片细分市场的机会,推出百万级的超跑欲分一杯羹。

目前持股阿斯顿·马丁17%的吉利,或将成为开拓中国市场的突破口。

去年9月和今年5月,吉利分别斥资6600 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 5.76 亿元)、2.34 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 20.43 亿元),入股成为阿斯顿·马丁的第三大股东。这是吉利布局的第二家超跑品牌了,此前另一家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在吉利的收购和运作下成功“复活”。

这样的经历,或许为将来阿斯顿·马丁的翻盘打了样。此次,Lawrence Stroll 就提到,与吉利的合作,将加深对中国这一关键市场的理解。

有了两家新能源时代的顶流相助,一路命运坎坷的阿斯顿·马丁能否就此重回巅峰,销量会给出最终的答案。阿斯顿·马丁也必须抓住这时代的机遇,才能百年长青。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琼ICP备2022009675号-32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