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时隔20年,杨绛《我们仨》珍贵资料披露

发稿时间:2023-08-01 17:36:53 来源: 半岛晨报

今年是《我们仨》出版二十周年

2003年以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仨》累计销售近千万册

还被翻译成英、德、

日、韩等多种语言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今年

“二十周年纪念本”推出

增补相关照片、手稿等珍贵资料

《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本)。杨绛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女儿曾请求妈妈把《我们仨》让给她写

1994年夏、1995年冬,钱锺书先生和独生女儿钱瑗相继住院,杨绛先生八十多岁了,奔波于家与两所医院之间。其间有一次编辑去看望杨先生,看见她心情很不好,就劝先生:“写写你们仨,这件事只有你能做,而且十分有意义。”杨先生答应了。

到1996年10月,钱瑗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断续写了五篇,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六天。

《我们仨》出版时,杨先生从这些手稿中选定了三篇,影印收录在附录中。

1998年12月,钱锺书先生逝世。2002年冬,九十二岁高龄的杨先生终于开始写《我们仨》,四个月后稿成。

遵照作者杨绛先生生前嘱托,《我们仨》所得版税全部捐给了杨绛先生在母校清华大学设立的“好读书”奖学金,资助优秀和家庭清寒的学子好读书,读好书。

钱锺书、杨绛和女儿钱瑗一家三口。

清丽幽默的文字浓缩了人情和人生

如今距《我们仨》首版已有二十年,杨绛先生离开我们也已七年,这部既不煽情也无“内幕”的回忆录却依然被无数的新读者捧读,且常读常新。《我们仨》里有挚爱亲情的娓娓道来,有一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彰显,还有爱国情操的自然流露。但能让它流传久远的,恐怕还是那超越生死的至情至性和与之相得益彰的完美表达。

书的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不足两页,却引出了后面关于“失散”的“万里长梦”。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杨先生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到了书的第三部分,杨绛先生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六十三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平实感人的文字,书写着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们仨”个个音容笑貌如在眼前,生活细节历历在目。最终,“我们三个失散了”,留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她的叙述让读者与她一同沉浸于苦难与幸福、快乐与忧伤交织的人生实境中。

书中还收录了三人往来的文字、书信与图画,杨先生亲自手写了每一幅的图注。这些内容不仅如梦似幻地道出挚情难断的依恋,也在清丽幽默的文字中浓缩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和正直清朗的人生。

爱女病逝后杨绛

曾“冒充”女儿写信

三联书店推出的“二十周年纪念本”新增附录《我们仨拾遗 失散了的时光》,收录杨绛先生与“我们仨”相关的回忆文章三篇,还增补了家庭照片、日记、书信、手札等珍贵图片资料三十余幅,图片旁边则是杨先生“一个人打扫战场”时写下的思念文字。

为隐瞒女儿去世的消息,杨绛冒充女儿写信安抚病重的钱锺书。

《我们仨拾遗》中包括一封珍贵的书信。当年,为隐瞒女儿去世的消息,在钱瑗辞世五日后,杨绛冒充钱瑗笔迹给病重的钱锺书写信去安抚。可是,看过此信后,天天问“阿瑗”病情的钱锺书,就再未问过女儿的消息。杨绛知道: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她模仿得再像也无法还原出女儿……

杨先生的文字含蓄节制,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地阐释。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琼ICP备2022009675号-32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