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打印纸取代教辅书,莫让减负变增负丨中听 焦点信息

发稿时间:2025-10-17 08:01:40 来源: 大象新闻


【资料图】

评论员 李长需

说好的“减负”,变成了不堪重负。

“下午六点半刚跑完打印店打完语文作业,晚上7点数学老师又在群里说‘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好不容易弄好,晚上9点英语老师又发来第二天要带的打印作业……”西安市民孙女士的抱怨,道出了无数家长的心声。据大风新闻报道,今年秋季,全国多地推出“严禁教辅进校园”政策,本意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却意外让家长们的负担从孩子的书包转移到了打印店。教辅书摇身一变成为散落的A4纸,家长们在各个打印店之间奔波,不仅经济成本飙升,还要应对不同老师分散发布的作业通知。这种负担转移,让政策初衷与现实执行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

教师群体也同样进退两难。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政策规定;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通过零碎打印作业来弥补教辅缺失,确保教学质量。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使得政策执行从减轻负担变成了转移负担甚至加重负担,从规范教学秩序变成了制造新的混乱。

教育改革的初衷本是为了优化教育环境,却在个别地区执行过程中演变成一场家校之间的“猫鼠游戏”。这种政策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状,最终受苦的还是学生和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地减负政策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还是仅仅将负担从一处转移到了另一处?

打印作业的泛滥不仅没有减轻负担,反而制造了新的问题。当300页的练习题被拆分成单面打印的散页时,学生难以系统复习,教师难以统一讲解,家长更是疲于整理。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严重破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尤为不利。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变相作业加剧了教育不公平,导致无暇顾及的家长可能让孩子处于劣势地位。这种将政策执行沦为形式合规、将教育过程变成低效内耗的做法,让我们不得不追问:这样的减负,究竟减轻了谁的负担?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显然,谁都没有从中受益,反而陷入更深的疲惫与无奈。

减负不是做减法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做系统的加减法。教辅并非“一禁了之”就好,而是应该建立教辅准入机制,通过审定推荐优质教辅,既满足教学需求又能避免乱象。学校也可探索电子化作业平台,减少纸质打印的浪费和负担。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以升学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让减负政策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禁止,而是智慧的疏导。唯有如此,才能让减负政策真正惠及学生、家长和教师,而非在合规的假象之下制造新的内耗。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制造 打印纸 家长 教辅书 作业 负担

琼ICP备2022009675号-32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